您的位置:首页 >保险快报网 > 影视 >

让观众成为历史的“参与者”,而非“旁观者”

2020-06-22 15:03:32    来源:北京晚报

系列文物纪录片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在电视荧屏曾引发收视热潮,目前第三季节目正在CCTV-9播出。延续了前两季新颖的电视语言、创新的解读方法,第三季仍是每集5分钟的体量,让珍贵的馆藏文物从博物馆走到公众身边,以邻家朋友的姿态、平和近人的风格讲述历史故事,片子厚重严谨又有审美情趣。

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具备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传播特征,开创了文物纪录片的新形态。第三季节目纵贯魏晋至唐代,横跨艺术、历史、科技、考古等多个领域,这一季节目实现了内容创意的升级,在影像叙事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索,针对每件国宝的特点设计专属的视觉体系。如王羲之《兰亭序》神龙本,重现王羲之创作的场景,把观众带到“永和九年”的会稽山。而银鎏金龟负“论语玉烛”酒筹筒,则以李白、岑夫子、丹丘生三人对饮的形式,把与文物相关的所有信息一一呈现。

节目从中国现存可移动的上亿件文物中,选择最具代表性的100件文物,作为中华文明的信物和载体,这些文物彼时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,一件手工器物,凝聚了制作者的设计思考,更融入了时代的背景与哲思,纪录片则致力于将古人与今人相连接。如《立狮宝花纹锦》,以现代设计师视角解构唐代丝织品工序,用现代人易于理解的“编程”思维诠释“大唐新样”。《唐代仕女俑》以今日胖妹的口吻给大唐女俑写信,描述了一个胖妹的春天,一个“以想胖就胖的自由为美”的时代。

在每集5分钟的正片中,文物是独一无二的主角,特别设计的叙事方法让这些国宝讲述自己身上承载的工匠情感、历史厚重和主人寄托,编导团队采用了多种技术创新手段,或采用8K技术呈现文物的艺术细节,或以沉浸式体验回归历史现场,或者以大数据算法模拟书法真迹,让观众成为历史的“参与者”,而非“旁观者”。

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认为,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每集只有5分钟,对编导团队来说,要在短小的篇幅里勾勒中华文明的精神肖像,是一份艰巨的考验。节目一开始就摒弃严肃紧张的脸,以短片之轻负载文物之重,拒绝宏词阔论,慷慨激昂,而是回到日常。节目行至第三季,用今日之心触摸隐藏在文物内部的心跳,已经完全放开了所有束缚。(记者邱伟)

相关阅读